刮膩子→表面修整→涂漿并貼襯 層玻璃布(干燥)→涂刷第二道底漆→涂漿并貼襯第二層玻纖布(連續(xù))→直至達到要求層數(shù)(干燥)→表面修理→表面修整→同時清洗瓷磚并干燥涂面漆2~3道→自然干燥→貼襯 層磚、板→調制膩子→固化→貼襯第二層磚、板→涂底漿(固化)→水玻璃膠泥需酸化養(yǎng)生放置一周成品使用 施工工藝流及技術要求:(使用于各種樹脂材料玻璃鋼的貼襯和各種膠泥的磚板襯里及大理石和花崗巖地坪) 1、表面處理:(1)鋼鐵表面:除特殊情況外,要求噴砂除銹處理,并達到Sa2級噴砂除銹標準,即完成除去金屬表面的油脂、氧化皮、銹蝕產(chǎn)物等一切雜質;可見陰影條紋、班痕殘留物不得超過單位面積5﹪。 (2)混泥土表面:除掉一切油污、塵土、漆膜及其它雜物。基層表面處理合格后,應立即涂刷底漿。 2、底漿(底漆):底漿應滿足對基層表面有較好的粘接強度,對基層無腐蝕作用。 3、刮膩子:除特殊部位,一般要求膩子與底漆相同的材料配制,而且在涂刷完 遍底漿之后進行刮涂。 4、貼襯玻璃布:(1)貼襯玻璃布,應在底漿干燥后進行;并及時壓實趕凈氣泡。(2)涂刷膠液應與貼布同時進行,即邊涂刷膠液邊進行貼布;每次涂刷膠液的面積應不打于貼布面積的10﹪。(3)樹脂膠液稠度應滿足既能浸透玻璃布,又無流淌現(xiàn)象為宜。(4)玻璃布規(guī)格:根據(jù)實際條件確定玻璃布的尺寸;厚度為0.2mm~0.4mm,布的幅面不宜太寬,其長度不宜大于2m(幅寬0.9m~1.2m)。其布的質量應無蠟、無堿、無捻的要求。(5)膠液的涂刷方法:涂刷,通常使用毛刷。毛刷應與貼襯的布面盡量保持垂直狀態(tài);毛刷的斜度角不小于60°。每次毛刷蘸取少量樹脂膠液敲擊布面,使玻璃布全部浸透,同時趕出殘存于布中的氣體。常溫固化后再重復上述程序,直至達到要求的層數(shù)。(6)面漆:表面修整后涂刷面漆,面漆所用材料應與襯布材料相同,其稠度由濃變稀依次涂刷,一般涂刷2~3遍。 5、襯布搭接要求:多層貼襯除 層布按分層間斷法搭接要求外,由第二層起各層依次1/2、2/3、3 /4 、4/5為宜。 6、磚板襯里的技術要求: 膠泥調制:(1)配方依據(jù)一定要按設計給的配方,化工基建的有關規(guī)定,化驗分析報告。還必須根據(jù)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使用膠泥試塊的分析結果而確定。(2)膠泥的調制方法一是采用膠泥攪拌機,機制調制;二是采用平板震動器,人工翻動的人工調制方法。這兩種方法必須要調配均勻,無干料。 襯砌方法:采用人工揉擠和勾縫等兩種方法。 揉擠法:先將干燥的磚板的貼襯面上涂上一層薄膠泥,同時在被襯的設備或水泥基礎表面上也涂上一層(襯磚7~8mm,襯板4~6mm)膠泥,然后將磚板用力揉貼在設備或基礎表面上。要求膠泥飽滿,無空氣存在,磚間或板間所有灰縫有膠泥擠出。刮去膠泥擠出的多余膠泥。 勾縫法:同揉擠法基本相同,不同之處是無膠泥擠出,必要時要將灰逢中的膠泥刮出一部分,保證勾縫的灰縫深度,灰縫比揉擠法的灰縫深度要大。一般采用硅質膠泥或非金屬材料作結合層,用樹脂膠泥材料勾縫。勾縫之前要養(yǎng)生固化或熱處理、酸化處理之后進行。 襯砌程序:立式設備先襯底部后襯壁部,先下后上的順序貼襯。 層襯完后常溫固化24~48小時,再襯第二層,襯法相同。但要求其環(huán)向、順向灰縫均應互相錯開,不允許重縫、通縫。 養(yǎng)護干燥:襯層施工完畢后,必須進行常溫養(yǎng)生干燥。常溫養(yǎng)生干燥是膠泥固化膠水過程,從而使膠泥具有一定的機械強度和耐腐蝕性。養(yǎng)護干燥與空氣的溫度、濕度有一定的關系;正常條件下沒層襯層均要常溫養(yǎng)生干燥。要避免雨淋和陽光暴曬。